形态描述
形态贝壳长卵圆形,较长。壳顶略显紫色,位于中央稍靠前方,由壳顶往前方平、往后方稍倾斜。贝壳前端略尖圆,腹缘平直,后端圆,微显截状。贝壳表面肉红色或浅棕色,同心生长纹发达,成为较粗、宽而平的肋,突出壳面高,排列整齐,肋间沟深。壳面常可见到由壳顶至腹缘不连续的放射状棕色斑点或色带。小月面很长,从壳顶直达前端,界线清楚,小月面的中部凸出,表面有许多棕色条纹;楣面不明显、界线不清楚、韧带黄棕色。
壳内面白色,朝着壳光照射可见到贝壳内部呈淡紫色。铰合板窄,齿式简单。左壳前主齿大,中央主齿两分叉,后主齿斜长;右壳前主齿较小,中央主齿和后主齿大。前、后闭壳肌痕马蹄形,外套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深、斜升向贝壳靠中部,先端钝圆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57.5 34 22 (广东海门)
54 33 20 (海南三亚)
39 23 14.5 (广东汕尾)
壳内面白色,朝着壳光照射可见到贝壳内部呈淡紫色。铰合板窄,齿式简单。左壳前主齿大,中央主齿两分叉,后主齿斜长;右壳前主齿较小,中央主齿和后主齿大。前、后闭壳肌痕马蹄形,外套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深、斜升向贝壳靠中部,先端钝圆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57.5 34 22 (广东海门)
54 33 20 (海南三亚)
39 23 14.5 (广东汕尾)
大小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57.5 34 22 (广东海门)
54 33 20 (海南三亚)
39 23 14.5 (广东汕尾)
壳长 壳高 壳宽
57.5 34 22 (广东海门)
54 33 20 (海南三亚)
39 23 14.5 (广东汕尾)
生物学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本种在我国近海最北分布在浙江南部27°10′一28°30′N(蔡如星,1991),南麂列岛(尤仲杰,1992),福建(平潭、围头湾外、漳浦、东山湾),广东(南澳、汕尾、海门、闸坡)、南沙群岛。
分类讨论
讨论Fiscl-Ie卜Piel_te等(1971)在记述这一种时说:“模式标本产地不详,本种可能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的印度沿岸?中国沿岸?摩鹿加?”。他们把自1869年Lischke报道产于日本长崎的Tapes euglypta,以及至1967年许多学者报道产于日本的这一种订为新种paphia lischkei。但在1971年后,日本的文献报道的仍旧是p.euglvpta。1985年Habe和Okutani在增订Abbott和Dance的《世界海颊産■類大■鑑》第368页的P.euglypta的标本照片的说明中,把P.lischkei作为euglypta的同种异名。